演出符号叙述学
主持人:胡一伟
常言道: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。但人生为何如戏?
笔者认为,人对意义的苦苦追寻,使得人生如戏一般。
自人类诞生起,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频出——是“神”创造了万物,创造了人类。当人类试图与超然的造物主对话,希望神迹的降临,便开始了扮演的行为。人类反身替造物主“代”言,人与“神”的对话上演。这种仪式,诠释了戏剧源于巫术这一说法。
人生三问中的第一问“我是谁”,从出生之日起,时不时萦绕在我们的周围。特别是在徘徊犹豫、受挫阻滞之际,由“我是谁”引发的一连串寻找自身意义的问题随之而来,总结曾经扮演着的过去的自我,定位将要扮演着的未来的自我。
个体独处时,可自问自答,自我游戏;人需以群分时,可作“梳毛”举动,扮演示好,以壮大阵营。孩童长成后,知男女差异,逐渐明白扮演需符合性别规约;成年工作后,社会圈层各异,扮演需循蹈情境与社会身份。总之,扮演是寻找或实现自我意义的一个最佳途径,或者说是便于工作生活、沟通交流的最寻常方式。
人生如戏,因为无处不在的扮演,扮演何为,因为无时不在的寻找自身意义。这才有了朱迪斯的性别操演论,戈夫曼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等研究,而其中扮演就是戏剧的核心。为了进一步了解其遍及范围,笔者根据扮演的特征,从不同角度选取了如下论文,分别说明扮演活动无处不在,展示是扮演的前提条件、扮演的最常用媒介特征、扮演活动在日常生活中、在新媒体技术中具体呈现。
陆正兰:表演符号学的思路——回应塔拉斯蒂的《“表演符号学”:一种建议》
吕 晟:新媒体环境下“拟剧理论”的新发展——以微信朋友圈表演为例
濮波:从“社会剧场化”“社会戏剧”到空间表演的路径——再论全球化时代不同空间的异质同构